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蚕种黑死卵发生情况初探

来源:广东蚕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蚕种黑死卵是依据蚕种死后变黑的卵色来划分的,引起蚕种黑死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各地的报道,有因蚕种浴消过程中脱盐不干净造成的,有在蚕种保护过程中受不良气体刺激中

蚕种黑死卵是依据蚕种死后变黑的卵色来划分的,引起蚕种黑死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各地的报道,有因蚕种浴消过程中脱盐不干净造成的,有在蚕种保护过程中受不良气体刺激中毒造成的,也有因原蚕饲养管理不到位造成卵质差而形成的。我区近几年集中出现了几批数量很大的黑死卵,造成的损失达到10 %以上,对蚕种的卖相也有很大的影响,已成为广西蚕种业不容忽视的蚕种问题。蚕种黑死卵发生情况大家都在探讨和研究,发生的原因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本人对我区近几年蚕种黑死卵的发生情况高度关注,在区内做了几次调查和总结,发现这几年黑死卵发生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在此,笔者抛砖引玉,将了解到的情况总结一下,为下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我区近几年蚕种黑死卵发生的症状及特点

1.1 黑死卵发生的症状

黑死卵的症状及发生过程:刚出库(或即浸)的蚕种起初并不见明显的症状,甚至有的看上去是产附均匀,卵色一致的好蚕种;在催青2~3 d时,开始看到零星死卵,一般3~5粒连在一起,呈淡褐色;催青4~6 d时,在先形成黑死卵蚕种周围的几颗也开始变色,数量3至多粒不等,有些连成拇指般大小的黑块,用高像素照相机拍下的照片放大几倍后,可看到形成黑死卵部分的蚕卵破裂,渗出黑褐色污液,使蚕种纸颜色也变深,此时黑死卵斑块不再扩展,最后蚕种变黑、干瘪。蚕种转青时黑死卵的斑块与转青的蚕种形成明显的反差,且发生率在5~20 %,严重影响蚕种的卵量和卖相。

我区蚕种黑死卵发展的进程:自2009年起开始有蚕种场反映发生这类型的黑死卵,主要集中在8、9月份;2010年以后黑死卵发生的反映逐渐增多,且上半年的3、4月份用的秋制春用冷藏种和上半年的即浸种也有反映;此后,我区几乎各个场都有反映,而且逐渐成为销售部门头疼的难题,因为客户常常是选好蚕种后留在销售部门催青,点青包好种才送给共育户收蚁,当共育户再看蚕种时已变成了另外一种景象,蚕种的卵量也常常因为黑死卵的发生损失10 %以上,让销售部门不知所措。

1.2 黑死卵发生的特点

由于这几年来我区蚕种黑死卵发生较为严重,本人多次向各蚕种场和蚕种经销商了解和收集发生情况,经过总结和分析,我区这几年来蚕种黑死卵的发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集中发生,形成斑块。这是我区近几年黑死卵发生最明显的特征,在发生黑死卵的蚕种中,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不同用种类型蚕种都具有相同的发生特征,即催青2~3 d,开始出现3~5粒连在一起的淡褐色死卵,催青4~6 d时,在先形成黑死卵蚕种周围的几颗也开始变色,数量3至多粒不等,有些连成手指头般大小的黑块,最后变黑、干瘪。其他报道的黑死卵,多是散卵形式蚕种,没有形成斑块的现象,我区的蚕种是平附种,发生的黑死卵形成斑块状是最显著的特征。

一、出去直接把仓库门锁上,再去叫人,这样大家都知道小偷是丁主任而不是我,那么,哈哈——我的嫌疑洗清了,但是……但是……丁主任的前途也就毁了,说不定还成了阶下囚。如若这样,我是不是太狠毒了,我可是长辈,不能不顾及孩子的将来,而且这孩子平时待自己也不薄啊,他前几天都不是说了吗,如不是小偷,让我回去看看老婆孩子。

根据黑死卵发生情况与原蚕基地和原蚕户关系密切这一情况分析,形成黑死卵应该与蚕种的卵质有关,内容物充实饱满,抵抗外界影响因素的能力自然较强,而蚕卵干瘪、内容物稀少的不良蚕种抵抗外界影响因素的能力自然弱小。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批次、不同原蚕基地和不同原蚕户生产的蚕种黑死卵发生率就会有着很大的差异。

其他死卵如黄死卵和红死卵等除了有明显蛾圈外,一般都是相对均匀分布,与其他死卵很少有几粒相连发生的,是在蚕种生产、保护和冷藏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种黑死卵则属于聚集分布,以多粒相连在一起,在3~4 d时间内形成黑斑块,有明显的发生过程。此外,我场在2016年8月份做的一批精制平附种(洗下的散卵再次铺洒在特制的蚕种纸上)也严重发生黑死卵斑块,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的现象,制成精制平附种之前,我们先将蚕种从平附种洗下来,还经过盐水比重、晾干等,在这过程中这些蚕种已经经过充分的搅拌,各种蚕种都应均匀分布,但在催青的过程中仍然发生跟普通平附种相似的黑死卵斑块,而且发生过程和平附种很相似,只是形成的斑块较为小一点,也有5~8粒黑死卵连在一起的。这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推测这种黑死卵与相邻的卵粒有密切的关系,按照我区制种投蛾的方式,同一斑块内的蚕种不可能是同一个母蛾产下的,也不可能由几头母蛾将同样的黑死卵一起产到一个斑块内,应该是同一个斑块内的蚕种在产下以后受到同一个因素作用,形成同样的黑死卵,表面看来就形成了一个黑死卵斑块,具体的原因有待同行们进一步研究。

(1)温度:根据一年当中黑死卵发生的高峰期在6月份和8、9月份,这段时间的气温都在28 ℃以上,而发生很少的3月份和10 月份温度都相对较低,高温可能是引发黑死卵的重要外界条件。

(4)发生情况与原蚕基地和原蚕户关系密切。根据这几年的调查,黑死卵的发生率与原蚕基地和原蚕户有高度的相关性。比如在两家蚕种场的调查中,不同批次、不同原蚕基地和不同原蚕户生产的蚕种黑死卵发生率有很大差异,有些原蚕基地的发生率高达50 %,而有些原蚕基地的发生率却很低,有些原蚕基地蚕种没有发生黑死卵。在发生率较高的原蚕基地中,有些原蚕户的蚕种几乎每一张都严重发生,而有些原蚕户的蚕种则是零星发生而已,原蚕户之间的发生率也有很大的差异。

2 黑死卵发生情况分析

2.1 形成斑块特征的分析

(3)用种类型之间发生情况有差异。就是同时有冷藏蚕种和即浸种时,往往冷藏种发生比即浸种严重,即浸种只是个别场或个别批次反映有黑死卵发生,但也有个别批次即浸种严重发生的情况。总的来说,黑死卵发生的总量中即浸种占30 %左右。

2.2 卵质方面的分析

例如,在教学《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一课的时候,我搜集了大量关于世界各国文化的资料,制作了一个微课,时长大约5分钟,在正式讲课之前播放,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在微课上,进入了上课的状态,并且对于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然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课文的学习,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3.3 外界条件分析

区内的含铁建造主要由含铁石英岩组成。其主要化学组分是SiO2和TFe。其他组分不超过21%,其中铁和硅明显多于其他成分,即所谓硅-铁建造。为铁矿的形成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本区磁铁石英岩中含较多碳酸盐,在代县山羊坪一带出现菱铁矿+磁铁矿的组合;在一些薄片中见有碳酸盐矿物边缘有毛发状的铁闪石形成;甚至形成磁铁矿铁闪石石英岩,说明它的原始沉积物为石英-碳酸盐建造。从铁矿本身具有明显的条带状构造,宽度不一,具一定周期性,是化常沉积标志;发育有因水下滑动而形成的卷层构造和层内角砾,反映沉积环境的不安定。

(2)有较明显的时间段。自2014年来,上半年冷藏种第一至二批(一般是3月份)很少出现这种黑死卵,第三批(4月初)开始出现,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至冷藏种部分(4月底5月初)黑死卵常常普遍发生,个别场甚至到暴发的程度,而即浸种上市后黑死卵明显减少,但部分场即浸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下半年一开始黑死卵就大面积发生,直到9月底情况才稍有好转,下半年的即浸种上市的季节很少发生。

2.1.3 患者及家属知识缺乏。部分患者对留置导管的重要性不理解,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落[2]。部分家属在帮助患者翻身、更换衣服时,夜间疲困时,放松看护,未妥善固定导管,导致意外拔管。

(2)湿度: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8、9月份空气比较干燥,但此时是高温季节,多数的催青室都采用泼水或挂湿布来降温,有些还关起门窗来催青,这种方式对降温效果不明显,反而造成了局部高温多湿的状况,调查中还发现用空调降温、适当补湿的催青室发生黑死卵比较少。这些情况与生产上发生的一些现象相吻合,就是在8、9月份,有些蚕种场向冷库反映大量发生黑死卵并讨要说法时,冷库留样观察的样本却没发现黑死卵,两种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比较之下,我们冷库抽样观察的样本放在冷库的走廊里催青,走廊里温度适宜、干燥、通风。因而得知湿度和通风情况也可能是黑死卵发生的重要条件。

(3)生产操作:黑死卵发生高峰的季节,往往遇上高温干燥的天气,此时蚕种晾种干得快,收蚕种时常常处于过于干燥的状态,整理蚕种时容易造成微伤口,不及时交接还容易造成蚕种堆沤发热。所以生产操作,包括晾种收种、运输、保护和催青等都会影响黑死卵的发生。

3 生产上的建议

(1)加强原蚕饲养和制种各环节的管理,提高蚕种内在质量;(2)做好蚕种产销计划,降低冷藏种的比例,提高即浸种的比例;(3)改进蚕种晾种和整理工作,减少蚕种伤口;(4)改善蚕种的运输和保护条件,松装快运,减少堆沤时间;(5)控制好催青室的温湿度,避免高温高湿闭闷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张小勤,吕南.浅析两广二号夏制秋用种黑死卵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J].广西蚕业,2014(2):34-35.

[2]张丽如.黑死卵发生原因调查[J].北方蚕业,1989(2):38.

中图分类号:S8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10-08-02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10.05

作者简介:陈振烽(1980- ),男,汉族,广西来宾人,在职硕士,农艺师。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0/0521/331.html

上一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对蚕业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9·芙×7·湘”在肯尼亚饲养的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