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陈望曾与清末广东农业教育(4)

来源:广东蚕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7 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7]《丙午日记片断》,《丘逢甲集》,第911、913、921、923、928页。 [18]孙宝瑄著:《忘山卢日记》,《中华文史论丛》增刊上,第446页。 [19]孙宝瑄著:《

[17]《丙午日记片断》,《丘逢甲集》,第911、913、921、923、928页。

[18]孙宝瑄著:《忘山卢日记》,《中华文史论丛》增刊上,第446页。

[19]孙宝瑄著:《忘山卢日记》,《中华文史论丛》增刊,第869页。

[20]郭天祥著:《黄世仲年谱长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67页。

[21]《东方杂志》第二年第九期,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第245页。

[22]《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记录为1907年开办,第72页,但据《学部官报》第五十八期文牍《咨粤督蚕业学堂毕业年限缺短不能给奖文》第485-486页记载为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开办,以此为准;《三十年来之广东农业》,《丁颖邓植仪农业教育论文选》,第79页。

[23]《岭东日报》本省新闻,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七日。《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第72页记录为广东蚕业学堂1907年开办,但据《学部官报》第五十八期文牍《咨粤督蚕业学堂毕业年限缺短不能给奖文》第484—486页记载为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开办,以此为准。

[24]《三十年来之广东农业》,《丁颖邓植仪农业教育论文选》,P79。

[25]《蚕学报》第六期,宣统元年岁次己酉第六期发行,第1—4页。

[26]卢藉东:《上广东劝业道论振兴蚕业书 》,《蚕学报》第六期,宣统元年岁次己酉第六期发行,第1-4页。

[27]《三十年来之广东农业》,《丁颖邓植仪农业教育论文选》,第79页。

[28]卢藉东:《上广东劝业道论振兴蚕业书 》,《蚕学报》第六期,宣统元年岁次己酉第六期发行,第1-4页。

[29]《学部官报》第五十八期文牍《咨粤督蚕业学堂毕业年限缺短不能给奖文》,第485—486页。

[30]《广东劝业报》宣统二年十月一日第一百二十期,第43-44页。

[31]《番禺县续志》第171页。

[32]《广东劝业报》,九十五期宣统二年二月初一日P38;陈望曾编《广东农事试验场第一年报告书》,清宣统二年广州澄天阁石印本,第2页。

[33]陈望曾编《农事试验场第一年报告书》, 清宣统二年广州澄天阁石印本,第2页。

[34]《申报·广东资料选辑》(1907年7月——1910年3月),第258页 。

[35]《番禺县续志》,第171页。

[36]《申报·广东资料选辑》(1907年7月——1910年3月),第258页。

[37]《番禺县续志》第171页。

[38]《广东劝业报》第九十一期,第37-40页。

[39]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48页。

[40]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50页。

[41]《广东劝业报》第八十八期,第31-32页。

[42]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48-149页。

[43]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48-149页。

[44]《广东劝业报》第九十七期,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第41-42页。

[45]《广东劝业报》第九十七期,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第41-42页。

[46]《广东劝业报》第八十八期,宣统元年十月二十一日,第31-32页。

[47]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49页。

[48]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50页 。

[49]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50页。

[50]《番禺县续志》第171页。

[51]《番禺县续志》第171页。

[52]《番禺县续志》第171页。

[53]《两广官报》第五期,《近代中国史料丛刊》493,第986-988页。

陈望曾为广州知府,后任职广东劝业道,创建了广东蚕业学堂、广东农林试验场及其附设的农林讲习所。后来广东蚕业学堂曾风行一时,广东农林试验场及其农林讲习所发展成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及其后之国立广东大学农科。陈望曾对广东农业教育发展之贡献由此可见。一农业教育的兴起始于清末新政。张之洞、刘坤一在《江楚会奏三折》中认为“欲修农政,必先兴农学。”[1]清政府又相继颁布《奏定实业学堂通则》、《奏定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奏定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奏定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提出设立初等、中等、高等农业学堂及农业教员讲习所。清末新政时期,陈望曾任职于广州。陈望曾(1853-1929),字省三,号鲁村,别署安平遗民,祖籍福建漳浦,生于台湾,陈宾之裔孙,“年十六岁入泮,同治九年,年十八举于乡”,清朝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三甲第69名,授内阁中书[2]。先后署广东雷州、韶州府知府。乙末(1895年)割台,携眷内渡。光绪四年(1878年)参加许南英(台湾人,光绪十六年进士)发起的旧诗社团组织“崇正社”,同时参加的人还有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等。[3]光绪十三年,分发广东试用知府。[4]光绪三十年,署理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请将广州试用知府陈望曾为广州府知府。[5]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广东巡抚张人骏继续奏请将试用知府陈望曾为广州知府。[6]光绪三十二年,陈望曾出任整顿粤海关关务处的提调,并得到岑春煊向皇上奏保荐。[7]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三日,由二品顶戴军机处存记广东候补道陈望曾试署广东劝业道,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十九日,陈升迁为臬司,由候补道韩国均接替,韩上任几天后还是由陈望曾担任该职到清末。[8]民国初年陈望曾任广东实业厅厅长。据陈氏后人之回忆,陈望曾年轻时曾得到恩平歇马村人梁元桂的提拔,当时梁元桂任台澎提督学政,见陈望曾文词超卓,故邀请其到提督署任职,刻意栽培。[9]陈望曾与梁元桂的次子梁云桥也有特殊交谊,且知恩图报,在陈出任广州府知府期间,梁云桥“由京回粤,知陈望曾任广州府知府,遂到知府衙门,投递名片,要求见陈知府。门房禀报后,旋见大开中门,两旁伫立,陈望曾衣朝服亲到门外恭迎。公乘坐轿子,直达中堂。”[10]陈望曾又与同为台湾人的施士洁、许南英、丘逢甲交好。尚在台湾之时,许南英二十四岁时,在窥园里设一个学塾,名为闻樨学社,而当时最常往来的亲友有施士洁、丘逢甲、汪春源、陈望曾等先生。[11]在所发现的史料中,有陈望曾和施士洁的诗歌,以及在《窥园留草》中则有许南英赠给陈望曾之诗。光绪二十六年,许南英来广州,陈望曾委其总校广府试卷。[12]在《岭云海日诗钞》中则发现有《寄怀陈省三望曾许韫伯南英游宦广州二首》。光绪二十五年,丘逢甲还在潮州时就给在广州的陈省三通信。[13]光绪三十年,丘逢甲出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居留广州三年。[14]在丘逢甲丙午日记片断中也可见到他与陈望曾的交往,如“八月初一日,乙丑,风雨,上午八点钟,率各堂员及学生行谒圣礼,广州府陈省三太守来,晤谈约一点钟。”[15]八月十三日,丁丑,大雨,“省三来谈”。[16]九月初一日,“省三来谈”。九月初六日,“午后往广州府署,与省三谈,至夜回堂。”九月十五日,“早省三来”。九月二十二日,“早,省三来谈。”,十月初十日,“早,省三来。”[17]在短短的几页日记中,关于丘逢甲与陈望曾经常谈话之事就有七处之多,可见两人来往之密切。陈望曾与孙宝瑄亦有交往,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忘山卢日记》所记“晨,用嘉过,与偕诣大胜洋行。日中,归。昳,陈省三来谈。”[18]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午后,孙宝瑄又写信给陈望曾。[19]这些人尤其如丘逢甲、孙宝瑄等人积极提倡新式学堂或提倡实学。虽然没有发现直接史料说明陈望曾曾就广东农业教育问题与他们交流过意见,但根据陈与这些人颇为密切的联系应可以推测他们对陈有一定之影响。在此还有必要一提的是陈望曾与岑春煊的关系,当时人黄世仲言陈望曾是岑春煊身边的红人。[20]陈望曾能成为广东蚕业学堂的馆长,蚕业学堂得以顺利开办,或许与陈得到岑春煊之支持有关。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州府知府陈望曾奏请设立蚕业学堂,“蚕业为中国自然之利,土丝为粤产出口大宗,而业蚕之家于检种饲养之法素未研究,因特禀准粤督,于省城附近设蚕学馆,并购地栽桑,访聘华洋教习,酌招学生数十名,分作两班,一班专学检种饲养之法,作为速成,以备分布各州县村乡开设试验场之用,以一班专习蚕学本科,研求新理,为异日大加改良之计,并由柴胡两大令认筹开办,经费万金。又于土丝厘金岁收项下按年拨给银三千两,关防处及官银钱局按年拨给银一千两以作长款而垂久远”[21]陈望曾对于学生如何学习,以及经费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划。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广东蚕业馆开办,馆址在西村之广雅书院内,馆长为陈望曾,第一期招生八十人。[22]其建筑各法,由义务委员陈德三所拟,因为陈德三在西樵办理此事,极有效果。[23]光绪三十四年,蚕业学堂发行《蚕学报》,风行一时。[24]《蚕学报》除介绍育蚕实验、育蚕土法以及各地的蚕桑等情况外,用了大量篇幅来翻译日本书报中关于蚕学的文章。蚕业学堂教员卢籍东为振兴广东蚕业曾上书陈望曾,提出三点建议:一、就地开办蚕业研究社;二、各县开办蚕事试验场;三、设生丝检查所。时人认为“广东自前年开办蚕业学堂而风气为之一变。”[26]邓植仪对于蚕业学堂也有比较高的评价,认为“我粤之有近代农业教育,则自光绪三十二年陈望曾之设蚕业学堂于广州始。”[27]蚕业学堂第一期毕业之学生留堂研究者十余人,其余数十人或受聘师席,或改业他图。[28]蚕业学堂学生毕业时,陈望曾申请分别给予毕业学生考列最优等之梁樹丰等三十六名,优等之方缉等二十二名,中等之区锡培等十一名拔贡、优贡、岁贡出身奖励。但学部认为其不符合部定章程中等学堂之规定,学生学习年限不满两年,学生来源程度也未由高等小学毕业,又未习预科,所考学科阙章程所规定的修身、国文、农业、理财大意、体操各科,而予以拒绝。[29]宣统二年(1910年),提学司在蚕业学堂内附设农业教员讲习所。[30]光绪三十四年,陈望曾就职劝业道,同年设立广东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事讲习所。陈望曾认为“粤省地近热带、土脉膏腴,而民食不敷、地多荒废,推原其故,盖由乡民墨守、鲜通所理,既不讲求,人力亦有未尽,一遇旱潦、束手待哺”,请求勘定省城东门外鸥村地方为基址开办农事试验场。并遴选美国农科大学毕业生农学博士唐有恒为农师,在鸥村及犀牛尾地方先后择购民地九十八亩有奇,又得到粤绅张振勳送出田地八十亩,共得地一百七十余亩。同时,除农事试验场外,也一并筹建农业讲习所。计开办费约银三万八千余两,常年经费约银二万六千余两。[31]经费方面,陈望曾前在广州府任时将新宁荻海尝田罚款案内拨充筹办农学会银一万两提回,改作试验场经费,其余则在筹定本省农业经费项下拨用。[32]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而不是农业学堂也有其原因,即学堂毕业年期较远,收效较迟,而“粤省现正筹兴农业,举凡各属创设试验分场与夫办理垦牧种植等事亟需曾经讲求农学之人相助为理,未便期以数年。”而农业讲习所的宗旨便是“其教授科目注重农业所必需之智识艺能大要,以试验速成两者为宗旨,俟初次毕业后,即择其学有心得,程度较高者一面派赴各属筹办农事,以期普及而助新机。”[33]劝业道为办好农事试验场及农业讲习所,向美国汇银五千余两,委托美国干儿鲁大学校长士珠文代买各种农务书籍、各类种子及关于农务应用器具。[34]宣统元年春,农事试验场开始从事耕作,三月举行开场礼。六月试验场早稻收获,附近乡农见到其果实果然不同,才开始询问种植之方。[35]这样广东农事试验场迈开了良好的第一步。讲习所比农事试验场稍晚成立。[36]宣统元年七月劝业道报请两广总督胡湘林咨明农工商部立案,九月获农工商部照准立案。[37]场中有农业科、圃学科、化学科、蚕桑科、畜牧科和算学兼天文科。[38]同年,校舍建成:第一进为课室、化学实验室、膳堂;第二进为学生宿舍;第三进为试验场工人宿舍、厨房、工具房等。[39]当学校开始招林业学生时,便将头进膳堂作为林业班课室,另外在两侧再建了膳堂两间。[40]宣统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农事试验场讲习所考录入学章程在《广东劝业报》上刊登。[41]章程规定,考录讲习生,“拟暂取名额一百人,定三个学期,一年半毕业,俟此次毕业后,增筑场舍,人数名额,再行陆续酌增。”,且“讲习生先尽本省各属考取,外省如有志来学者,亦可酌收。”讲习生应具备下列资格:“一文理通顺。二算学习至比例开方。三品行端正,身家清白。四年在十八岁以上,至二十六岁以下。五身体强壮,能耐劳苦。六家有农业者。”讲习生实际上要过两次考试,一为各州县的初次挑选考试,二就是劝业道的考试。而劝业道的考试又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有作文、笔算两科,作文题目为“贵勤论”,复试只有作文一篇,题为“培桑麻、畜六畜,则民富”。[42]有关学费问题,“各生免缴学费舍费,惟每月每人缴膳费并茶水灯油费共五元,另每月每生缴自习化学实验费一元。”当时报名的学生多达一千三四百人,经过考试,共得正取学生一百名,备取生二十名。[43]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开始上课。当时高雷、钦廉、琼崖等处的考生因为路途遥远而错过了劝业道的考试请求补考入学。劝业道陈望曾为普及农业教育起见,于是添收校外学生。“凡有志农业,每学期能缴足讲义费五元者”即可为校外学生。校外学生不必入堂听讲,只由农业讲习所按期发给讲义,在外自习,有疑难则可到堂询问。除个别科目,校外生可免上外,学期、考试、每星期的田间考试都同正式生一样。当然校外生考试合格拿到的是校外文凭。[44]农事讲习所共开设了13门课程:农业总论;土壤;稼穑;农具;虫害;养蚕法;培桑;植物学;动物学;气候学;畜牧学;农艺化学;物理。化学和农具校外生可免上。同时每星期日农事讲习所农师会率领学生巡行田间,研究考察一二小时。[45]同时讲习所若犯有“性情乖张,染浮嚣恶习者”,“行检不端,屡戒不悛者”,“记大过三次者”,“考试夹带以图作弊者”,“擅行旷课,或托辞请假至二十日以上者”,则须被斥退。[46]陈望曾邀请唐有恒为农事试验场及农业讲习所的主事人,但因其要参加北京的归国留学生考试,因此农事讲习所初由农业试验场场长欧柏年兼任所长,花县人黄镜波和广西人黄护人任监学。[47]1910年(宣统元年)唐有恒参加完北京的归国留学生考试后回来,欧柏年调任,唐有恒任监督。[48]劝业道还聘请了日本留学生关乾甫、日本留学生陈颂石、广东水师学堂毕业的官费留英学生利寅、广雅书院毕业的黄镜波等担任老师。课程都是由教习自编讲义讲授,据说是根据日本课文改编而成。[49]农业讲习所开学后不久即改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分呈学部、农工商部立案。原因在于农业讲习所只隶属于农工商部,而不向学部立案,于学生升学奖励等都有妨碍。[50]农业教员讲习所与优级师范相当。[51]宣统二年,更名广东全省农林试验场。其农业教员讲习所亦改为农林教员讲习所。三年正月招收农林学生八十余人入所讲习所。[52]宣统三年,因按照预备筹备事宜年表,这一年广东应筹设高等农业学堂,但由于经费问题,没有按时成立。宣统三年五月,两广总督张鸣岐命令提学司同劝业道商酌,在农事试验场及农林讲习所之地增建高等农业学堂合并办理。[53]此事进展如何,尚无资料可查。三毋庸置疑,陈望曾对广东农业教育有其独特贡献,办蚕业学堂,办广东农林试验场及农林讲习所,开近代广东农业教育之先声。这自然也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清政府鼓励农学,一批留学国外学农学的人归国,这都为当时兴办农业教育提供了基础,成为陈望曾能在这片空间上发挥作用的前提。同时,陈望曾在开办农业教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受到当时环境的制约。事总是由人来实施,而人所办的事又与当时的环境紧密相连。注释:[1]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911)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862页。[2]关于陈望曾的介绍比较少而且散。伯子:《辛亥革命后寓居香港“前清遗老”的种种活动》《广东文史资料》第11辑第160-161页;陈万年:《与台湾有关的历代漳浦人物》《漳浦文史资料》第7辑第79-80页。[3]曾阅:《施士洁》,《晋江历史人物传》第247-248页。[4]《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五辑 内政职官第237-238页。[5]《光绪朝朱批奏折》第20辑,第131页 。[6]《光绪朝朱批奏折》第21辑,第199页 。[7]《光绪朝朱批奏折》第74辑,第869-871页。[8]《政治官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四日,《清末官报汇编》第页,宣统元年七月二十日,第,页《清末职官表》。[9]梁春华:《歇马天骄——梁元桂史略》,《恩平文史歇马文史专辑》第13页。[10]梁春华:《梁云桥轶事》,《恩平文史歇马文史专辑》第14-15页。[11]《窥园先生诗传》,《许地山散文全编》,第156-157页。[12]《窥园年谱》,《窥园留草》,第17页。[13]《丘逢甲集》,岳麓书社出版 2001年12月第一版,第810页。[14]《民国丘仓海先生逢甲年谱》,第176页。[15]《丙午日记片断》,《丘逢甲集》,第893页。[16]《丙午日记片断》,《丘逢甲集》,第900页。[17]《丙午日记片断》,《丘逢甲集》,第911、913、921、923、928页。[18]孙宝瑄著:《忘山卢日记》,《中华文史论丛》增刊上,第446页。[19]孙宝瑄著:《忘山卢日记》,《中华文史论丛》增刊,第869页。[20]郭天祥著:《黄世仲年谱长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67页。[21]《东方杂志》第二年第九期,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第245页。[22]《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记录为1907年开办,第72页,但据《学部官报》第五十八期文牍《咨粤督蚕业学堂毕业年限缺短不能给奖文》第485-486页记载为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开办,以此为准;《三十年来之广东农业》,《丁颖邓植仪农业教育论文选》,第79页。[23]《岭东日报》本省新闻,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七日。《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第72页记录为广东蚕业学堂1907年开办,但据《学部官报》第五十八期文牍《咨粤督蚕业学堂毕业年限缺短不能给奖文》第484—486页记载为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开办,以此为准。[24]《三十年来之广东农业》,《丁颖邓植仪农业教育论文选》,P79。[25]《蚕学报》第六期,宣统元年岁次己酉第六期发行,第1—4页。[26]卢藉东:《上广东劝业道论振兴蚕业书 》,《蚕学报》第六期,宣统元年岁次己酉第六期发行,第1-4页。[27]《三十年来之广东农业》,《丁颖邓植仪农业教育论文选》,第79页。[28]卢藉东:《上广东劝业道论振兴蚕业书 》,《蚕学报》第六期,宣统元年岁次己酉第六期发行,第1-4页。[29]《学部官报》第五十八期文牍《咨粤督蚕业学堂毕业年限缺短不能给奖文》,第485—486页。[30]《广东劝业报》宣统二年十月一日第一百二十期,第43-44页。[31]《番禺县续志》第171页。[32]《广东劝业报》,九十五期宣统二年二月初一日P38;陈望曾编《广东农事试验场第一年报告书》,清宣统二年广州澄天阁石印本,第2页。[33]陈望曾编《农事试验场第一年报告书》, 清宣统二年广州澄天阁石印本,第2页。[34]《申报·广东资料选辑》(1907年7月——1910年3月),第258页 。[35]《番禺县续志》,第171页。[36]《申报·广东资料选辑》(1907年7月——1910年3月),第258页。[37]《番禺县续志》第171页。[38]《广东劝业报》第九十一期,第37-40页。[39]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48页。[40]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50页。[41]《广东劝业报》第八十八期,第31-32页。[42]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48-149页。[43]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48-149页。[44]《广东劝业报》第九十七期,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第41-42页。[45]《广东劝业报》第九十七期,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第41-42页。[46]《广东劝业报》第八十八期,宣统元年十月二十一日,第31-32页。[47]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49页。[48]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50页 。[49]梁惟一:《广东早期农业教育和农事试验场》,《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50页。[50]《番禺县续志》第171页。[51]《番禺县续志》第171页。[52]《番禺县续志》第171页。[53]《两广官报》第五期,《近代中国史料丛刊》493,第986-988页。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0/1107/505.html

上一篇:打造名校风采
下一篇:武胜县《四川蚕业》科技期刊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