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南召县蚕业民歌中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2)

来源:广东蚕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16: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述民歌中,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当时农村采桑、养蚕、纺织、做衣裳的劳动情景,这是蚕俗在民间的普遍现象。从中可以看出

上述民歌中,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当时农村采桑、养蚕、纺织、做衣裳的劳动情景,这是蚕俗在民间的普遍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已有大面积桑林、桑田,也广泛在宅旁和园圃中种桑。

2 蚕业民歌反映蚕业的民风民俗

在南召,百姓在养蚕过程中,千百年来形成了严格的民风民俗。

首先,是养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养蚕保丰收,保苗是基础。”“小苗掉地看不见,损失糟塌上万千。”怎么保苗?《放蚕歌》云:

其次,是在饲养过程中语言与环境存在很多忌讳。蚕,古时人们视为天虫,当作神物。因古代科技尚不发达,李时珍也称柞蚕“初生为妙,亦有胎生者与母同老”。后人也都相随,称卵生为蚁,胎生为驹。所以,乡俗以养蚕为“血财”,认为人运通者蚕生驹;而人运不通,蚕则飞走。因此,忌不吉之语,蚕粪禁称“蚕屎”,而称“蚕沙”;忌言蚕“走”,怕走往他处,称走为“行”;忌蚕壮称“虎”,因怕生“虎斑浓病”;忌秽气,不要接近粪便等不净之物;忌喧闹、哭泣、怒骂,要文明礼貌;忌油腥、香气、苦辛,蚕居场所禁放杂物;蚕喜清洁,故养蚕者,衣着干净,并于衣上、帽上系红布角,为吉祥标志。

其三,有敬蚕神的风俗。蚕神,以创始者为尊。蚕神的传说有多种。如古代传说人物中,被指为创始人者,《皇图要览》载“太昊伏羲化蚕”;《孝经》注引《援神契》云:“神农耕桑得利,究年受福”。这里将蚕的最早发现归为伏羲氏,而室内养蚕则是黄帝元妃西陵氏之功。《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后来嫘祖成为传说中养蚕治丝的创造者。早在殷代,中国就有了祭祀蚕神的活动。在一片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上有着“蚕示三牢”的字样,这是以三牢(牛、羊、猪)的礼节来祭祀蚕神。以上许多记载都说明,最早的蚕神是西陵氏之女黄帝元妃嫘祖,而且祭祀的礼节是很隆重的。桑树老时,树干中间会枯死腐烂,但中间烂空后,那厚厚的桑树皮仍富于活力,桑树仍能勃勃生长,这似乎成了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中国古代曾有不少“空桑”神话,如《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这就是伊尹生空桑的神话故事。伊尹的母亲死后化为空桑并生下伊尹的故事,便是这种想像的产物。伊尹后来得到成汤的赏识,并最终辅佐成汤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成为商朝的第一任宰相。历史上往往把伊尹和吕尚并称,把他俩作为既有才德又有地位的贤者的代表。伊尹似乎命中注定会大难不死,日后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而伊尹出身于空桑之中,以桑树作依托,这又是将桑树作了极大的烘托,桑树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这大概是植桑习俗最优美的传说之一。

《后汉书·礼仪志》载:“祀先蚕,礼以少牢。”什么是少牢呢?《礼记·王制》载:“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郑玄有注:“羊、豕曰少牢,诸侯之卿大夫祭宗庙之牲。”就是说祀先蚕,是以羊、豕这样的礼品来祭祀的;也是仅次于祀天子社稷的档次。《隋书·礼仪志》载:“后齐,季春谷雨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祀先蚕黄帝轩辕氏于坛上。”《唐月令》又提出“以先蚕为天驷”,但未被后人追认。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即蚕神。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皴瘃之患,后人祀为先蚕。”南宋罗泌撰《路史·后纪五》载:“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清代马骕《绎史》卷五引《黄帝内传》载:“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功。”祭礼,汉代已甚为隆重,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三月“皇后率公卿诸侯夫人,祠先蚕礼,以少牢”。使各地公侯皆如,民间祭祠也甚虔诚。村镇多有“先蚕宫”或“蚕姑祠”。养蚕的蚕坡筑台建屋、蚕室选清净高洁之地方,建立“西陵氏嫘祖之神位”。农历三月蚕始,五月端阳定丰,期间多以酒肉香表作供,全家列队叩拜。新辟之蚕坡,称为“生坡”,祭神之时,要以活雄鸡洒血除邪,爆竹助兴。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1/0115/541.html

上一篇:清末蚕桑公社刍议
下一篇:浅析蚕业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