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南召县蚕业民歌中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

来源:广东蚕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16: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南召县位于南阳市北部,有文献记载成立行政机构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是有名的“中国柞蚕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在南召竹园、楼上、莲花池、老坟坡等新石器时期

南召县位于南阳市北部,有文献记载成立行政机构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是有名的“中国柞蚕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在南召竹园、楼上、莲花池、老坟坡等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中,出土有大量的陶制纺轮和鱼坠[2-3]。在2 000多年前的《诗经·国风·召南》[4]《山海经·中山经·衡山》[5]等历史著作中,已有南召养蚕缫丝的记载。本文通过对南召县上古流传至今的蚕业民歌进行了认真梳理研究,认为它反映了南阳蚕业的悠久历史、民风民俗、经济作用、劳动过程和时代风貌等,现简要介绍如下,供同仁鉴赏。

1 蚕业民歌反映蚕业的悠久历史

公元前7世纪以后,中国历史进入西周时期。在周朝统治中国的800多年中,初期封邑达2 000多个,后来逐渐减少到800多个[6]。

根据柏扬《中国历史年表》[7]记载,公元前845年(丙辰),周厉王姬胡暴虐,实行“壹山泽”之利,把原来归民众所有的山川林泽宣布为国有,不准民众去这些地方打猎、伐木、捕鱼、开采等。朝中大臣召公(召穆公,姬虎)建议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而姬胡对于大臣们的忠诚建议却毫不理会,而是利用卫国巫师,纠察谤怨者,有人上告即给予杀戮,一时使国人敢怒不敢言。公元前842年(己末),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河东岸的斗门镇一带)城内的国人忍无可忍,举行大规模的暴动,周厉王狼狈逃往了彘邑(今山西省霍州市),太子姬靖逃到了大臣召公处避难,国民要求召公交出太子姬靖,召公忍痛割爱,把自己众多儿子中与姬靖年岁差不多大小的亲生儿子假冒太子交了出去,被暴动国民活活打死。从公元前842年开始,召公、周公(周文公,姬旦)共同摄政,不另置君,历史上将公元前842年称为“共和元年”。公元前828年(癸酉)姬胡死于山西霍州,召公与周公扶姬胡之子姬靖嗣位,“共和”制度终结。姬靖嗣位后为感谢召公对自己的恩德,对召公的3个儿子都分别进行了封赏。召公的大儿子封在山西边陲任邑君,召公的二儿子封在北召任邑君(今河南省济源市),召公的三儿子封在南召任邑君(今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南召是相对于北召而得名)。被分封为南召邑的小召公,传承其父亲的美德,注意因地制宜,在农业上教百姓开垦种粮,经济上植桑养蚕,把南召治理得井然有序。百姓开始安居乐业,民风民俗十分淳朴。日子久了,百姓编岀许多民歌,颂扬这位德才兼备的邑君。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其弟子到中原南召(包括南召以南白河流域地区)一带进行采风活动,采集民歌14首编入《诗经·召南》[4]卷。有学者考证,最著名的民歌《召南·甘棠》表现召公问讼调停民事传为千古佳话的故事,就发生在今南召县云阳棠梨埂。在整个由305首民歌组成的《诗经》中,有多首提到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等事宜。说明当时养蚕及缫丝业十分兴盛,衣服做工十分精细,并成为了当时供奉王室的主要贡品之一种,以下略选几首进行赏析。

大意为“大夫穿着羊皮袍,洁白之丝交错纵横。大夫穿着羊皮袍,洁白之丝整整齐齐。大夫穿着羊皮袍,洁白之丝密密麻麻。”“素”为白色,“紽”(音驼)为数量。王引之《经义述闻》[8]云:“紽、緎、总皆数也,五丝为紽,四紽为緎,四緎为总。五紽二十五丝,五緎一百丝,五总四百丝,故先言五紽,次言五緎,再言五总也”。

大意为“垂钓要用什么线?丝线丝绳来钓鱼。”《诗经》是中国古诗歌的开端,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在《诗经》中所载各种植物中,桑出现的次数最多,超过了主要的粮食作物黍稷。周代,蚕桑和丝织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南召一带桑蚕丝绸的歌谣。《山海经·中山经》[5]载:“衡山(今南召县云阳镇鹿鸣山),上多寓木楮柞。”“雅山(今南召县状元川之横山),其上其木多桑。”“丰山(今南召县皇路店镇南32公里)多桑。”“大尧之山(今南召县与鲁山县搭界的尧山),其木多梓桑。”

当然,上古时期养蚕缫丝做绸制衣,不仅是在河南省南召县,全国其他地区同样也有。如《邶风·绿衣》[4]有云:“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诜兮。”《鄘风·定之方中》[4]有云:“景山与景,降观于桑……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卫风·氓》[4]有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郑风·将仲子》[4]有云:“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魏风·汾沮洳》[4]有云:“彼汾一方,言采其桑。”《魏风·十亩之间》[4]有云:“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唐风·鸨羽》[4]有云:“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秦风·车邻》[4]有云:“阪有桑,隰有杨。”《曹风·鸣鸠》[4]有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鸤鸠在桑,其子在棘。鸤鸠在桑,其子在榛。”《豳风·七月》[4]有云:“女执一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小雅·南山》[4]有云:“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大雅·桑柔》[4]有云:“菀彼桑柔,其下侯旬。”《鲁颂·泮水》[4]有云:“食我桑椹,怀我好音。”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1/0115/541.html

上一篇:清末蚕桑公社刍议
下一篇:浅析蚕业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