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两宋辽金时期的蚕业(3)

来源:广东蚕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14:3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女真也称女直,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流域的长白山一带,过着原始的生活,迄今十二世纪,女真族在我国东北兴起建号大金,其后灭辽

女真也称女直,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流域的长白山一带,过着原始的生活,迄今十二世纪,女真族在我国东北兴起建号大金,其后灭辽,臣服了西夏,并继续进兵中原南下侵宋,宋屡战失败,和议赔偿财物,又生俘北宋之末代帝徽、钦二宗,宋师终于不守,高宗南渡,便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建立了金代,直至蒙古族代金,统治了各族劳动人民达一、二十多年之久。

最初宋向金索营、平、滦三洲及燕京,宋答应了金人提出的“岁输绢二十万匹”的要求;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侵宋,在投降派的控制下,与金和议,又定每年输表缎百万匹。高宗南渡后,金犹经年侵宋,腐败的宋统治集团不堪与金再战,又在投降派秦桧集团的策划下,宋向金称臣,岁贡绢二十五万匹,丧权辱国。

金统治北方与南宋对峙期间,宋每年仍须贡绢二十万匹,军事上相互安定凡三十年,由于在金占领的地方内有些是原宋的蚕区,金曾号召“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少者必植地十之三,猛安谋克(猛安意氏族,谋克意部落,每谋先不过300户,7-10谋克置一猛安)少者必课种其他十之一,除枯补新,使之不阙”[26]《金史》“食货志”,从中征收丝绵绢税。对少种桑枣及以桑枣为燃料的,也规定要给以惩罚定罪。当时北方人有饮茶习惯而不产茶,“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说明蚕丝是有一定生产量的,又载“晋县民利通家,蚕自成绵缎,长七尺一寸五分,阔四尺九寸”[27]《金史》“五行志”,是一种新的丝织产品。但北宋时黄河流域诸路缴纳诸税的丝织品,仅绫绢一项也已超过一百二十余万匹,上供和农民自留的还没有计算在内,相与比较,则可见蚕业已趋衰落之势。统治集团各阶层在服饰上规定”在官承应,有出身人,带入品以下官,未带官,同许服花纱、绫罗、紵丝,丝紬,家属同……庶人止许服絁、铀绢、毛褐、花纱、无纹素罗丝绵,……兵卒许服无纹左罗、絁、紬、绢、布、毛褐;奴婢也许服絁、绢、布、毛褐[28]《金史》卷43“舆服志”。

《金史》“张汝霖传”称,章宗时为改造殿廷陈设织绵工用到一千三百人,花费二年才完工。这些织工大部分得自汴梁和定州,有北宋初年由川蜀、吴越、江南来的头等织工,也有唐以来即在西北,宋代成为秦川熟户的西域金绮织工。这些织绵工人对我国丝织物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为元代纳石夫金锦的生产奠定了基础[29]沈从文,“中国织绵缎的历史发展”,《新建设》,1953年第9期,第16-22页。政府还专门在少府监中设置掌管统治集团所用服饰的机构,其中文绣署掌绣造御用并妃嫔等服饰,织染署掌织絍色染诸供御及宫中锦绮币帛纱榖[30]《金史》“百官志”。“靖康之后,陷于金虏者,帝王子孙,宦门仕族之家,尽设为奴婢,使供作务,惟喜有手艺如医人、绣工之类,……环坐刺绣”[31]《容斋三笔》卷3。

第三节 蚕桑技术

从《宋史》“艺文志”的记载可见,专门叙述当代蚕桑生产技术的农书和图画,有秦观《蚕书》、陈旉《农书》中的“蚕桑叙”、楼璹《耕织图》。在其他史藉上另星散见一些,虽还不可窥见全貌,但较之唐代已具体得多了。宋高宗吴皇后题字的“蚕织图”长卷,可以形象地看出当时蚕桑生产的真实情况。

1 桑品种和苗木的繁殖

《梦梁绿》记载“桑树种,曰青桑、白桑、拳桑、又有大小梅、红鸡爪等”,陈旉《农书》上另举出一种海桑,采用压条法繁殖,对叶形细小的则叫做“鸡桑”、“花桑”,不受生产上欢迎。

实生苗的繁殖注意到穗选桑子,“若欲种椹子,则择美桑种椹,每一枚剪去两头,……唯取中间一截,以其子坚栗特大,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再淘洗除去秕不实桑子进行夏季条播,苗床首先做到肥、坚、平,畦播三尺,种4行,播种后,畦上搭3尺高的草棚,以防烈日暴雨,待苗长3~5寸,勤除根干四旁的小枝叶,只留直上的枝叶,除草,5~7日浇肥水一次。欲改良树性采用嫁接的方法,陈旉《农书》载:“若欲接缚,即另取桑直上生条,不用横垂生者,三四寸长,截如接果子样接之。”

2 栽桑技术

种桑与近代完全不同的是采取秋种,在农历八月上旬就“择阳显滋润肥沃之地深锄,以肥窖烧过土粪以粪之”,经验是,这时的土壤,涝不致于板结,干不至于坚硬,亦不至受到霜雪冰冻。第二,采用三株丛栽,对“所种之苗,就根头尽削去干、只苗根,又削去对干一条直下者命根,只苗四旁根”,使“三干合为一干,以三根共荫一根”。到次年农历正月上旬方才正式定植,株行距各约二丈,注意肥培管理。对高干桑已普通采用嫁接法来改进树性,认识到“其叶倍好,然而易衰”。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1/0727/1613.html

上一篇:清代的蚕业下
下一篇:隋唐五代时期的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