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研究区域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各市州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势能
2.2.2 各市州的政策扶持力度
2.2.3 桑蚕产业发展环境容量
2.2.4 聚类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全省蚕桑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3.2 各市州的发展势能
3.3 各市州的政策扶持
3.4 各市州产业发展的环境容量
3.5 K均值聚类法进行分类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2009—2018年四川省蚕桑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4.2.2 一般产区应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种植
4.2.3 主产区应稳面积、强势能
4.2.4 优势产区应加强全产业链结构优化
文章摘要:蚕桑产业是支撑四川省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本研究旨在推进四川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四川省市州尺度上的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势能、政策扶持力度和环境容量4个发展要素,并针对"近年来四川省桑园面积逐年上升,但蚕茧产量以及占全国总产量比例逐渐下降"这一矛盾现象,采用K均值聚类法确定了四川省各市州蚕桑产业的5种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Ⅰ类区环境容量大,但发展基础薄弱、产区面积逐年减少、政策扶持力度弱,含成都市等12个非产区。Ⅱ类区发展基础好、政策扶持力度高,但环境容量小、产区面积逐年减少,含绵阳市1个主产区。Ⅲ类区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环境容量大、势能足,但政策扶持力度弱,含攀枝花市等5个一般产区。Ⅳ类区发展基础极好、势能足、政策扶植力度大,但环境容量小,含凉山州与宜宾2个优势产区。Ⅴ类区发展基础好、政策扶持力度高,但环境容量小、发展势能不足,含南充市1个主产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逐渐淘汰Ⅰ类区,针对Ⅱ类区与Ⅴ类区稳面积、强势能,对Ⅲ类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种植,对Ⅳ类区加强全产业链的结构优化。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F326.3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1/1124/1673.html
上一篇: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论文_人工饲料与桑叶不同搭
下一篇:
农业经济论文_繁华的盖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