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广东技工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特征分析(2)

来源:广东蚕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13: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8年机构改革后,广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继续主管并支持技工教育持续发展,形成了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级办学,涵盖预备技师

2008年机构改革后,广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继续主管并支持技工教育持续发展,形成了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级办学,涵盖预备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三种学历(技能)层次以及省三类、省二类、省一类、省重点、国家级重点的管理类别的技工教育体系。从教育部教育发展统计数据[3]和广东省相关统计数据比较发现:广东省技工教育发展与全国技工教育发展趋势总体一致,但也表现出广东技工教育规模作为全国之最的发展特点,无论是招生数、在校生数,还是毕业生数均居全国首位。如在校生数量上,由于全国多地技工院校的撤并或转为教育部门管理,广东省技工院校在校生占全国比例从2010年的17.95%提高到2013年最高峰的22.66%。2015年后随国家技职教育经费大增,许多地方技工教育规模有所扩大,广东技工教育占全国的比例逐年下降到2018年的15.89%,但依然是全国技工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为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型人才支撑。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提高,从2009年的92.45%逐年提高到2018年的98.57%。见表1。

截至2019年12月,广东省技能人才已达124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1万人。2020年1月,广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加快“广东技工”工程建设会议上提出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广东技工”大军,计划到2022年,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以上;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40%。

表1 广东省技工院校与全国技工院校发展规模变化数据来源:作者依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统计数据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二、做好发展规划,引导技工院校面向未来发展

在深化改革发展阶段,广东省除了有涵盖职业教育的全省教育发展规划外,技工教育也制定了独立的发展规划。2010年《广东省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年)》率先提出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技工教育体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创新二元融合、互补互促、工学一体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培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的新型现代技能人才[4]。2016年《广东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要培养与广东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技工体系,推动8个重点行动计划,整体促进技工院校创新发展[5]。2018年广东省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聚焦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目标,颁布《广东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技工院校发展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部署,进行区域布局调整及资源优化整合,促进高质量发展。2019年立足于“1+1+9”工作部署及“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颁布《“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广东技工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打造适应广东省发展的“广东技工”队伍,为广东省深入推动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指明目标与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2018年以来,一是广东省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局高度,以全省技工院校为基础,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引导技工院校开发相关专业,首创“新型学徒+行业研发”双轨并行培养模式,共同建立和完善“粤菜师傅”评价体系;二是围绕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广东省技工院校首创实施技工教育与扶贫相结合的“智力扶贫工程”、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百校协助腾飞计划”等工程;三是与时俱进,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调整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平台,除了大力发展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专业外,重点创建乡村建筑工匠、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经理人、农产品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村电商等一批乡村工匠省级重点和特色专业,与行业组织等构建培养平台,调整培养布局,促进内涵发展。

三、立足当地实际发展需要与历史传承,鼓励开设特色专业及培训

坚持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实际,推动各技工院校开发特色专业,坚持政府引领,组织专家科学开发,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职业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基本实训场地和设备等,在2018年形成了《广东省技工院校特色专业目录(2018年)》,为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提供科学参考和资金支持。截至2019年10月,广东省技工院校共开发特色专业97个,其中71个已开发完成,26个正在开发中。已开发专业涉及10个专业大类,其中,交通类开设的专业个数最多,占19.72%;其次为文化艺术类,占18.31%;第三为电工电子类,占14.08%;第四为信息类,占12.68%。见表2。这些特色专业对接广东交通物流、电子电器、信息技术与文化强省等产业发展需要,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培养了更多亟需的高素质人才。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1/0226/618.html

上一篇:陈小曼作品
下一篇:双高计划视域下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扩容提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