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故乡古人(9)

来源:广东蚕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8 06: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后来官至湖广总督的太仓人毕沅如是说:禇重光的才能,足以处理纷乱错杂的事,见识足以平定扰乱,气势足以镇慑浮夸,已不仅是作为一个诗人显现在众

后来官至湖广总督的太仓人毕沅如是说:禇重光的才能,足以处理纷乱错杂的事,见识足以平定扰乱,气势足以镇慑浮夸,已不仅是作为一个诗人显现在众人面前。

四月二十五日傍晚,三人齐到军机处值班。三人的主要职责是撰拟诏令、草拟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夜间值班,一般情况,没有事情。偶尔也传达或发送个别急件。

童凤三推禇重光开头(你说话妥贴,容易让人接受),说他俩想回寓所温习备考,那样就互不干扰。禇重光便对毕沅说:你在这应付就够了,我俩书法好,可望夺魁,你的书法略逊一筹,就替我俩值班吧,有火急的事就呼唤一声。

毕沅年长八岁,遇事总是让他俩几分。他是个慢性子,平静随和,不急不躁。就说:你俩放心去吧,有事我来招架。

诸重光还故意挑逗一句:有怨言就说出来。

毕沅说:小事一桩,甘心情愿。

三人默契地一笑。因为,殿试有一个不能亮到台面的现象:偏重书法。书法是表达内容的方式而已,但好的书法会为考生增加分数,就是能从众考卷中一下跳出来,让批卷者眼睛为之一亮。

夜深了,突然转来军机处一份文件,相当于抄送。是陕甘总督黄迁桂的关于新疆屯田事项的奏折。

毕沅记得进军机处的头一年,朝廷出兵征讨并平息了新疆伊犁叛乱。他细细研读了奏折,将记忆中的平叛和当下的屯田联系起来。忘了也该应付考试的事了。不知不觉,东方吐亮。他以凉水洗面,随后前往殿试考场。

毕沅料不到,殿试的策题,正是新疆屯田事宜。他胸有成竹,落笔顺畅。

结果,三人都榜上有名。毕沅为廷试第一,即状元;禇重光为一甲第二名进士(俗称“榜眼”),童凤三得二甲第六。

三人聚会。禇重光和童凤三祝贺毕沅夺了头魁。

毕沅拱手,说:我感激两位让我值班,等于让我,给了我一个取巧的机遇。继而,又说:要是让你俩遇上,一定比我发挥得还要好。

禇重光说:如同写诗,功夫在诗外呀。

童凤三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性情决定命运,我自愧不如,温习一夜,扑了个空。

祖父的脊背

叶氏家族在姚城的名望,多来自桥。

叶氏家族,是姚城的名门望族。家族世代,获封甚多。曾祖父叶祖山,封奉政大夫。祖父叶国禧,是贡入国子监读书的贡生。叶国禧的儿子叶樊为候选县丞。叶氏祖祖辈辈,有个传统:慷慨施与。

叶祖山谈起人间俗世,常以桥作比喻。孙子叶樊则修建数座实际的桥。姚城里的大桥,均为叶樊所建。那个年代,出行多凭船行水路。有三条江河流往姚城。城东门外的黄山桥,是宁波至绍兴的官道,坍塌已久,叶樊亲自负责重建,将原来只有一个桥洞,扩建为三个桥洞。还整修了姚江上的通济桥,同时整修了石匮桥(即石巍桥),城南外的转粮桥(即现今的最良桥原址)——是四明山各路溪水汇流之处,已有明显裂纹,叶樊将一洞扩建为三洞。北门外的候青桥,接纳姚城西北的水流,叶樊将三洞扩为五洞。

姚城内的大桥,多受海水潮汐、山洪暴发的冲荡撞击,遭遇连续大雨,排泄不及,淹没农田,浸泡民宅,而且,水流湍急,倾覆船只。叶樊对江与桥悉心勘察,亲自督建,捐资不足,则以家族的资金充实。新建或修建数座桥,使得水道宽畅,消除灾患,尤获农夫、船夫不衰的称赞。

叶祖山颇为厚爱孙子叶樊,他说:我仅常言虚桥,我孙则多建实桥,一言一行,一虚一实,祖孙都有桥的情结。

叶樊听父亲叶国禧说过一桩祖父的一桩趣事:祖父的脊背。所以,后来,每当一座桥竣工,他会远远地对着桥,模仿祖父弯腰弓背的姿势,仿佛自己就是一座桥:一座桥向另一座桥表示敬意。

叶樊的长子叶焌,为道光甲午年(公元1834年)举人,性情温和,一生不与人计较。叶樊欣慰地说:我儿有高祖父、曾祖父的气度。而叶焌的儿子叶其逵,性格刚正,毫不苟且,二十岁补为廩生,每月享受朝廷的补贴,他潜心研究心学。后人对其评语:反躬实践,刊落声华,屏绝论议。就是说:他严格自律,注重实践,竭力删去自己的光环,弃绝议论他人。

一天,叶祖山在庭园里时而弯腰细赏兰花(平时总是腰板直挺),仿佛表示对花儿的尊敬。儿子叶国禧陪同。庭园内幽静,有鸟鸣,有蝶舞。

忽然,有一个年轻男子闯入,径直疾走过来。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1/0718/1610.html

上一篇:改革开放与广东人民生活史评奋斗与辉煌广东小
下一篇:清代的蚕业下